Pages

الأحد، 15 مايو 2016

伊斯兰哲学 الفلسفة الاسلامية

历史编辑
伊斯兰哲学(a1Falsafah alIslamiyyah)
阐述伊斯兰教义及有关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哲学基本问题的学说或世界观体系,阿拉伯语亦称哲学为“伊勒姆·希克迈”('Ilm al-Hikmah,即智慧之学)。是以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为前提,以安拉创世说为中心,在探讨教义问题的基础上,融汇穆斯林各民族多样性的文化,吸收古希腊等外来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成果。借助理性思辨和逻辑论证,运用与教义学不同的哲学概念术语、范畴命题、论证方法,说明造物主与被造物、理性与启示、知识与信仰、人与现实世界等之间的关系,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宗教哲学及自然哲学思想。它是中世纪以来伊斯兰教国家各族人民和学者,在长期的社会斗争、宗教论争和生活实践中,在伊斯兰社会文化传统和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共同创造的、独特发展的哲学形态。伊斯兰哲学是伊斯兰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哲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斯兰哲学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发展的必然产物。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是由多神信仰向唯一神信仰的思想升华。穆罕默德的后继者率穆斯林军先后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哈里发帝国,伊斯兰教发展为多民族信仰的世界性宗教。帝国政治的统一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全面确立,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陆交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科学事业日益活跃,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化学等学科取得了重大成就。帝国实行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赞助翻译和介绍外国的科学和哲学著作。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马蒙(813833在位)在首都巴格达创立“智慧馆’,对希腊的科学和哲学著作进行了有组织和大规模的翻译和注释。10世纪时,柏拉图的《国家篇》、《蒂迈欧篇》、《智者篇》,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普罗提诺的《九章集》,波菲利的《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导论》,阐述新柏拉图主义流溢说的主要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神学》和《原因篇》等已被译为阿拉伯文并加以注释。同时波斯、印度的古典学术著作也被译成阿拉伯文。这些著作的流传,开阔了阿拉伯思想家的思维,希腊哲学的唯理论、逻辑思维和演绎法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了阿拉伯自然科学和哲学研究的发展,出现了大批哲学家和哲学派别。在哈里发帝国内,伊斯兰教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古兰经》和圣训被遵奉为神圣的经典及社会生活的准则。在伊斯兰教初期,由于政治和宗教斗争的需要,出现了不同的政治宗教派别,对《古兰经》和教义进行了种种解释,展开了辩论,提出了与信仰有关的哲学问题,称为“凯拉姆”。后在希腊哲学和其他宗教思想的影响下,不少教义学家、经注学家和学者对伊斯兰教义作了种种烦琐的哲学论证,使哲学开始从教义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伊斯兰教经院哲学
思想渊源编辑
古兰经》和圣训
古兰经》中关于安拉绝对独一、反对多神信仰的思想,关于安拉本体与属性关系的思想,关于安拉创世及宇宙生成的思想,关于造物主与被造物关系的思想,关于安拉前定的思想,关于以赏善罚恶为核心坚持顺从、坚忍、公正、平等、宽恕的伦理思想,关于今、后世并重的两世幸福的思想,关于灵魂不灭和末日审判的思想等,奠定了伊斯兰宇宙观、人生观和伦理观的哲学思想基础
赋予伊斯兰特色
继承以古希腊哲学为主体的东西方哲学思想,并经过加工改造,赋予伊斯兰特色。其中亚里士多德的唯理论和逻辑思维,毕达哥拉斯的数论,柏拉图的灵魂论和理想国,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等影响较大。另外还吸收了基督教的神爱说和神智论,波斯光明与黑暗的二元论哲学和印度佛教哲学的某些理论
确立了自然哲学理论
吸收了自然科学的宇宙结构学说和自然观,对宇宙的形成,万物的起源,物质的构造,事物的运动、形式和规律,物体与时空的关系,自然界的同一性和多样性,肉体与灵魂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确立了自然哲学理论
三大哲学编辑
中世纪阿拉伯帝国时期的哲学,是伊斯兰哲学的主干,各民族的哲学家人才辈出,学派林立,著述宏富,诸家争鸣,哲学思想丰富多彩。它由经院哲学、神秘主义哲学和自然哲学3部分所组成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以伊斯兰教欧莱玛(即宗教学者)阶层为主体,在探讨基本信仰和教义(即凯拉姆)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不同哲学流派。经院哲学主要流派分为两支:1.穆尔太齐赖派。它形成于8世纪初,是伊斯兰教早期反对宿命论的盖德里叶派思想的继承者。它吸收古希腊哲学的唯理主义思想,提倡运用理性解释《古兰经》和自由讨论教义问题。该派还提出了含有辩证法因素的哲学概念、范畴,给伊斯兰教义引进了逻辑思维的新方法。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瓦绥勒·本·阿塔、伊本·欧拜德、伊本·胡载里、奈萨姆、贾希兹和穆阿迈尔等。2.艾什尔里派。10世纪初,由从穆尔太齐赖派中分化出来的艾什尔里(873935)所奠基,其追随者后形成艾什尔里派。该派的哲学思想以维护伊斯兰教基本信仰为宗旨,调和理性与信仰,以理性论证正统派的信条。11世纪后,该派的学说得到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官方的经院哲学。后安萨里将其与神秘主义调和,成为正统经院哲学的最终理论形式。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巴基拉尼(?1013)、巴格达迪、朱韦尼、舍赫拉斯塔尼等
神秘主义哲学
它是以经训的某些内容为依据,在新柏拉图主义和其他宗教神秘主义思想影响下,以著名的苏菲为主体形成的神秘主义派别。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安拉与人的关系问题,安拉与自然界的统一问题,人与安拉的合一问题,人的本原及灵魂如何复归安拉的问题。从9世纪中叶起,逐渐形成了神爱论、神智论、人主合一论、泛神论和真主之光照理论。苏菲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拉比尔·阿德维娅、达拉尼(?850)、穆哈西比、左农·米斯里、比斯塔米、哈拉智、祝奈德、萨拉吉(?988)、侯吉维里、库萨伊里(?1074)、安萨里、叶海亚·苏哈拉瓦迪、伊本·阿塔尔、伊本·阿拉比、伊本·法里德、鲁米、萨迪、哈菲兹、巴哈丁·纳格什班迪、贾米等。此外,什叶派伊斯玛仪支派的宗教哲学思想也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思想。他们将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和毕达哥拉斯的数论相结合,给《古兰经》赋予神秘主义的隐义,倡导内学,用神秘主义的数字“七”论证宇宙生成和历史发展周期的七阶段,以此比附该派七位伊玛目的圣职传系,确立了与其他派别不同的宇宙生成论。其代表人物有奈赛斐(?942)和哈米德丁·基尔曼尼(?1021)等
自然哲学
以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为代表,分东方和西方两大支系。东方支系以巴格达为中心,代表人物有肯迪、伊本·法拉比、伊本·西那和拉齐,西方支系以科尔多瓦为中心,代表人物有伊本·巴哲、伊本·图菲利、伊本·路世德和伊本·赫勒敦等。他们深受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精通各门自然科学,谙熟伊斯兰教义,多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们注重研究自然科学和逻辑学,推崇自然哲学,强调理性的作用。在不违背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力图使哲学脱离宗教教义学,变为理性的知识体系,具有明显的世俗倾向。另外,10世纪由巴士拉政治上倾向什叶派伊斯玛仪派的世俗知识分子组成的“精诚兄弟社”,阐发了自然哲学思想。他们提出伊斯兰教已被愚昧和无知所污染,陷入迷误,须用哲学和科学知识加以洗涤和医治。他们主张研究和汲取对人类有益的一切宗教、哲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建立包罗人类一切学问和智慧的哲学,以启迪人们的理智。该团体编纂的“论文集”,集希腊哲学、伊斯兰各派学说和自然科学之大成,对伊斯兰哲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后世影响编辑
特点
以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为前提,以安拉独一和安拉创世的宇宙论为中心,以抽象的思辨和烦琐的论证为特征,展开与教义有关的哲学问题的讨论,调和哲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使哲学为信仰服务
注重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以自然科学的成果论证哲学。阿拉伯哲学家,大多是自然科学家兼哲学家,用自然哲学观点阐述自然观,使哲学脱离教义学而独立。教义学家也通晓和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加工改造,作出符合宗教信仰的解释,以论证宗教哲学问题。⑶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伊斯兰哲学是在伊斯兰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消化和融合以古希腊哲学思想为主的东西方哲学思想遗产,给外来的哲学概念、术语、范畴、命题赋予新的涵义,在哲学的重大问题上发挥了创见,并结合伊斯兰社会的特定历史条件,创立了独立发展的具有伊斯兰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⑷伊斯兰哲学的发展同社会政治斗争和宗教斗争紧密相联系。伊斯兰教历史上,各派别在教义和哲学上的不同论争,是政治和宗教思想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各派的哲学思想在政治斗争和宗教斗争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凡适应统治阶级政治需要的派别,其哲学思想受到推崇,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⑸伊斯兰哲学从未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不同的哲学派别,提出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形态。他们对《古兰经》及伊斯兰教义进行不同的解释,对外来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思想,各取所需,加以剪裁。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各派观点各异,展开论战,互相攻讦。在方法论上,采用不同的概念、命题和论证方法,以说明本派的正确性。伊斯兰哲学对伊斯兰文化的各学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伊斯兰哲学的发展可分为中世纪时期和近现代时期两大历史阶段
近现代伊斯兰哲学思想
1798年法国殖民者占领埃及后、伊斯兰世界先后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伊斯兰教随之进入近代历史时期。随着西方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冲击和渗透,伊斯兰国家的社会生活出现了世俗化和西方化的倾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出现了伊斯兰教复兴和改革的运动,形成了以救亡图存为宗旨的诸多思想派别和社会运动,主要有:⑴伊斯兰复古主义。以瓦哈比派为代表,坚持“认主独一论”,提出“恢复正教’,“回到《古兰经》去”的口号,主张恢复伊斯兰教早期原教旨精神和质朴风尚,严格遵从经、训教导,清除一切外来及异端思想影响,否认人与真主之间存在“中介”,改革陈规陋习,纯洁宗教,净化社会,抵制外来侵略。⑵泛伊斯兰主义。以阿富汗的哲马鲁丁·阿富汗尼为代表,他认为应抵制西方殖民主义及物质文明对伊斯兰世界的威胁。在政治上,主张全世界穆斯林团结起来,拥戴一个共同的哈里发,建立超民族、超地域的伊斯兰大帝国。在宗教上,既要坚持伊斯兰原教旨,又要对宗教和社会进行改革,主张学习先进的科学与文化,发展宗教和现代教育,用理智巩固信仰,改变伊斯兰国家的落后状态。⑶伊斯兰现代主义,它是主张变革传统宗教和社会制度,使伊斯兰教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主义思潮,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布笃和印度的赛义德·艾哈迈德汗为代表。20世纪初,伊斯兰教哲学家伊克巴尔吸取西方哲学和科学的成果,对伊斯兰教的形式主义和定命论进行了批判。二次世界大战后,伊斯兰国家纷纷获得独立,穆斯林学者将如何振兴民族经济,发展现代科学和教育,全面复兴伊斯兰教文化,以应付现代各种思潮的挑战,作为研究探讨的主要课题。有的调和现代科学和宗教,认为宗教和现代科学没有矛盾,提出发展现代教育和科学文化是强国之策。有的主张摆脱伊斯兰社会危机的出路,不是向西方学习,而是恢复伊斯兰教的传统,全面实行伊斯兰教法和政教合一制度。有的提出“伊斯兰社会主义”,作为民族复兴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手段
对欧洲哲学的发展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伊斯兰哲学对欧洲哲学的发展曾产生过重要影响。1213世纪,通过西班牙的科尔多瓦、托莱多及西西里的大学和翻译机构,西方学者负笈来此学习,并将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和阿拉伯哲学家的大量论著翻译传入西欧,促进了西欧的哲学研究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巴黎和意大利的主要大学推崇伊本·路世德的哲学著作,形成了阿威罗伊学派,并对基督教经院哲学的唯名论派以深刻影响,曾在西欧思想界占重要地位。伊本·赫勒敦被推崇为历史哲学的奠基人。安萨里的著作传入西欧后,其思想被基督教哲学家广泛引用

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伊斯兰教经院哲学和苏菲神秘主义也随后传入。11世纪,中国新疆的喀喇汗王朝首府喀什噶尔为伊斯兰学术文化中心。维吾尔学者优素福·哈斯·哈吉布的《福乐智慧》和马哈茂德·尤格纳克的《真理的入门》等著作,阐述伊斯兰教的自然观、知识论、伦理观及出世派和入世派的人生哲学。元至明中叶,伊斯兰教正统派及苏菲主义的哲学经籍(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本)先后传入新疆和内地。从元代始,在广州、泉州、济南、定州等地清真寺,出现了用儒、释、道语言阐述伊斯兰教义及哲理的碑文。明清之际,随着经堂教育的倡兴、汉文译著经籍活动的开展及苏菲主义门宦派别的出现,伊斯兰教经院哲学和苏菲哲学以更大的规模在中国各族穆斯林中传播。在经堂教育中多采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的原著《教心经注》、《归真要道》、《昭元秘诀》、《归真总义》等教义和哲学著作,并有汉译本。在汉文译著活动中,以王岱舆的《清真大学》、《正教真诠》、马注的《清真指南》、刘智的《天方性理》、马德新的《大化总归》和《四典要会》及苏菲各门宦的道统史、传教箴言和歌诀等为代表,将伊斯兰教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借儒、道、佛语汇,阐释伊斯兰哲学和伦理学,建立了中国伊斯兰教宗教哲学思想体系,成为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宝库

ليست هناك تعليقات:

إرسال تعلي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