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السبت، 11 يونيو 2016

穆罕默德·达维希 عن محمود درويش

穆罕默德·达维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著名诗人,1942年出生于巴勒斯坦名城加利利附近的一个村庄,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他的家乡被以色列非法侵略占领,他和家人被迫背井离乡。在阿拉伯国家及欧洲流亡近半个世纪之后,达维希于 1996年返回巴勒斯坦。诗人曾三度被以色列占领当局囚禁,在铁窗里写下许多优美感人的爱国诗篇。200889日,穆罕默德·达维希在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医院因心脏手术并发症去世逝世,享年67
中文名 穆罕默德·达维希     族阿拉伯人 出生地 巴勒斯坦加利利附近 出生日期 1941313 逝世日期 200889     诗人     仰伊斯兰教 代表作品 《巴勒斯坦国民宪章》、《我的国家》、《巴勒斯坦的情人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主要社会活动及评价
3 主要作品
4 获得名誉
5 个人名言
人物简介编辑
穆罕默德·达维希(阿拉伯语محمود درويش,拉丁化:Mahmoud Darwish1941313日-200889日),“巴勒斯坦民族诗人”,阿拉伯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作品大多讲述巴勒斯坦人民为立国而与以色列对抗的情况,并批评以色列侵犯巴勒斯坦土地、哈马斯与法塔赫内讧等
2008810日,巴勒斯坦举国致哀,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宣布,即日起3天为穆罕默德·达维希官方哀悼日
全体巴勒斯坦人民、阿拉伯和以色列人民,全世界深爱和平和自由的所有人,我怀着刺入我心和灵魂的痛惜宣布,一颗巴勒斯坦之星陨落了。”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在声明中说,“伟大诗人、巴勒斯坦人的骄傲和现代巴勒斯坦文化事业的开拓者穆罕默德·达维希的离去,将给我们的文化、政治和国家生活留下巨大空白。”达维希遗体择日将从美国运回巴勒斯坦,阿巴斯还希望以色列政府能允许将达维希安葬在其故乡加利利,该地区在以色列境内。[1]
主要社会活动及评价编辑
穆罕默德·达维希(Mahmoud Darwish1941-2008)是当今阿拉伯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几十年来诗人用其诗句向世界描绘巴勒斯坦人的苦难和为求独立做出的牺牲,并向世界传达了巴勒斯坦人的呼声。达维希还是巴勒斯坦国歌的词作者,(“在最后的国境之后,我们应当去往哪里?在最后的天空之后,鸟儿应当飞向何方?”)也是巴解组织1960年代通过的《巴勒斯坦国民宪章》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对于巴以冲突,达维希将其解读为“两种记忆之间的斗争”,对于诗歌,达维希曾在一份演讲中说道,“诗歌真正的身份,乃是它的人道精神,它的独特之美,它在多文化、多语言间的自由旅行。我们不能把诗歌限制在一个狭窄的围墙之内,它必定会参与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身份,抵御对这一身份的攻击,抗拒剥夺民族表达自我特性的一切。”在他看来,诗人应该坚信,“当野蛮、仇恨和战争的语言喧嚣于耳时,我们更需要另一种语言——诗的语言,以便加深我们对人性的感觉和意识,并让我们继续梦想自由与和平,信仰人类的共识
达维希 1941313日出生于巴勒斯坦名城加利利附近的一个村庄,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达维什的家园被以军摧毁。成年后,达维希成为一名反以分子,在家中被软禁两年后于70年代加入巴解执委会。此后,在长达20年的流亡生活中,他辗转于莫斯科、埃及、贝鲁特、巴黎等地。由于对巴以和谈持不同政见,达维希于1993年退出了马解组织。达维希的诗歌“表达了强烈的阿拉伯意识和巴勒斯坦身份”,以至于诗人在长达26年的时间被禁止进入以色列。在阿拉伯国家及欧洲流亡近半个世纪之后,达维希于1996年返回巴勒斯坦。诗人曾三度被以色列占领当局囚禁,在铁窗写下许多优美感人的爱国诗篇。2000年,以色列教育部长决定将达维希的五部著作用作学校的选读课本,后因激起鹰派的反对,被总理巴拉克否决。他的诗歌早期通俗晓畅,大都描写巴勒斯坦人民不为敌人所屈的尊严和反抗占领的勇气,其名篇《身份证》、《巴勒斯坦的情人》等诗作在阿拉伯各国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自196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橄榄》以来,诗人至今共出版了30余部诗集及散文集,其作品被译为35种语言。2007年,达维希还获得了著名诗歌奖“金桂冠奖”。他也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200889日,达维希因为心脏手术的并发症在休士顿的一家医院去世
在柏林国际文学节的呼吁下,2008105日,为纪念他,全世界数十个城市用多种语言举办诗歌朗诵会。为响应这一呼吁,《今天》和《字花》在香港尖沙咀美丽华中心商务印书馆举办专场朗诵会,播放关于达维希的纪录片,以音乐和各种语言,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主要作品编辑
穆罕默德·达维希的诗歌早期通俗晓畅,大都描写巴勒斯坦人民不为敌人所屈的尊严和反抗占领的勇气,其名篇《我属于那儿》、《身份证》、《巴勒斯坦的情人》等诗作在阿拉伯各国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自196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橄榄叶》以来直到诗人去世,诗人共出版了30余部诗集及散文集,其作品被译为35种语言
同时,穆罕默德·达维希也是巴解组织1960年代通过的《巴勒斯坦国民宪章》的主要起草人之一。[1]
我属于那儿
我属于那儿,我有许多回忆,我像每个人那样诞生
我有母亲,一栋很多窗户的房子,兄弟朋友,和带寒窗的
牢房!我有海鸥族拥的波浪,一幅我自己的全景画
我有丰盈的草地。在我词语深处的地平线,我有一轮月亮
一只鸟的粮食,和一棵永远的橄榄树
我住在剑把人变成猎物之前的土地上
我属于那儿。当天堂衰悼她母亲,我把天堂还给她母亲
我哭泣而一朵蹄来的云会带上我的泪水
打破清规戒律,我学会了血的审判所需之词
我学会并拆开所有的词得以去从中获取一个
词:家
李伟译
获得名誉编辑
2007年,达维希还获得了著名诗歌奖“金桂冠奖”。同时,作为一位伟大的阿拉伯诗人,穆罕默德·达维希也被认为是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竞争者。穆罕默德·达维希也被称作是巴勒斯坦乃至是阿拉伯世界最有影响力,最伟大的诗人,穆罕默德·达维希也被巴勒斯坦人民称为是“民族诗人”。[1]
个人名言编辑
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在最后的国境之后,我们应当去往哪里?在最后的天空之后,鸟儿应当飞向何方
我并不怨恨(以色列)国民,我不会盗取任何(以色列)人的财物,但是,如果我愤怒,我会将侵略者的肉大口吞噬。(侵略者,你们)最好小心点,我早已空空如也的肚子,最好小心点我满腔愤怒的肚子
诗歌真正的身份,乃是它的人道精神,它的独特之美,它在多文化、多语言间的自由旅行。我们不能把诗歌限制在一国狭窄的围墙之内,它必定会参与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身份,抵御对这一身份的攻击,抗拒剥夺民族表达自我特性的一切

当野蛮、仇恨和战争的语言喧嚣于耳时,我们更需要另一种语言——诗的语言,以便加深我们对人性的感觉和意识,并让我们继续梦想自由与和平,信仰人类的共识。”[2]

ليست هناك تعليقات:

إرسال تعلي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