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著名诗人穆罕默德· 达尔维什9日在美国休斯敦市逝世,享年67岁。
达尔维什被称作巴勒斯坦的“民族诗人”,是巴勒斯坦独立宣言起草者。他用诗歌向世界讲述巴勒斯坦人因领土被占而饱受故土沦丧和流离失所之苦,他用诗歌呼唤巴勒斯坦人的民族认同感,鼓励人们为独立而斗争,为人们编织建国梦想。
“他用美丽的诗篇感受巴勒斯坦人脉搏的跳动。他是一面巴勒斯坦社会的镜子,”耶路撒冷圣城大学巴勒斯坦籍人类文化学专家阿里·科雷伯说。
“偶然生命”
休斯敦赫尔曼纪念医院发言人安·布里姆伯利说:“达尔维什先生去世于9日下午1时35分(北京时间10日凌晨2时35分)。”
巴勒斯坦官员当日早些时候说,达尔维什两天前在休斯敦接受心脏手术,术后处于生命垂危状态。
达尔维什有两次离婚经历,没有子女。他一生喜欢吸烟,先前接受过两次手术。
达尔维什逝世前似已看破生死。他在一首名为《赌命人》的诗中写道:“我想告诉生命:请慢些走,等我杯中醉意消逝/我曾没有也将没有任何角色/生命只是偶然,偶然即是默默无闻/我死前10分钟会告知医生,对于偶然的生命,10分钟已足够。”
巴勒斯坦驻约旦大使阿塔拉·哈伊里说,阿巴斯指示巴官员与以色列方面接触,要求以方同意把达尔维什的遗体葬至他的出生地、现位于以色列境内的加利利。
为独立颂
一生的苦难和满腔的民族热情让达尔维什投身巴勒斯坦独立斗争。
达尔维什在20世纪70年代是巴勒斯坦政坛风云人物。他当时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员,主管这一组织的一个研究中心,还曾是巴解组织常设领导机构执行委员会的成员。1988年,达尔维什起草宣布建国的巴勒斯坦独立宣言。
1993年,达尔维什退出巴解组织,以抗议时任巴勒斯坦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当年与以方签署奥斯陆协议。达尔维什说,他并非反对巴以和平,而是反对协议没有把临时目标与最终目标相联系,没有明确写入以色列撤出占领区域。
“我觉得,奥斯陆协议为事态升级铺平了道路,”达尔维什生前说,“我希望我想错了。但让我非常悲哀的是,我没错。”
以色列人对达尔维什的作品怀有复杂感情。以色列时任教育部长2000年提议把达尔维什的诗写入以色列公立学校课本,但遭时任以总理埃胡德·巴拉克拒绝。巴拉克说,以色列“还没准备好”接受达尔维什的思想。
巴勒斯坦议员、前巴民族权力机构高等教育部长哈南·阿什拉维如是评论达尔维什的一生和他的故去:“他出发时是一名抗敌诗人,接着他一生成为抗敌诗人。我们失去我们精华的一部分,巴勒斯坦人精神精华的一部分。”
耿学鹏(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人物档案 达尔维什一生坎坷
达尔维什被誉为巴勒斯坦文化标志人物,也在国际社会享有盛誉。他先后出版20多部诗集和文集,他的诗被译成超过20种语言,获得众多国际奖项,多首诗被谱曲成歌在阿拉伯民众中传颂。
达尔维什一生坎坷。他1941年出生于海法附近加利利地区一个小村庄。他的家乡在1948年中东战争中几乎被夷为平地。在那场战争后,以色列控制海法附近地区,随后宣布建国。达尔维什在以色列境内生活多年,数次被以方逮捕入狱。
他1970年赴苏联求学一年,随后先后流亡黎巴嫩、埃及和法国等多个国家。1996年,他回到“家乡”西岸城市拉姆安拉。
达尔维什一生饱尝流亡痛苦,也由此产生强烈的民族感。
他1964年写下著名诗歌《身份证》,诗中表达他对自己民族的热爱。诗中写道:“请记下来!/我是一名阿拉伯人/我的身份证是第5万号/我有8个孩子/今夏我将迎来第9个宝贝/你会生气吗?/请记下来!/我是一名阿拉伯人/我有名字却没有名衔/我是病人/在一个群情激愤的国度……”
达尔维什也用诗歌告诉世界领土被占给巴勒斯坦人带来的悲伤。他在《我们被关在地球外》一诗中写道:“最后一条战线失去,我们还能去哪?最后一片天空消逝,鸟儿还能在哪飞翔?”
不少中东文化界人士认为,达尔维什的诗不仅唤醒民众,也拯救了阿拉伯语言。叙利亚诗歌评论者苏卜希·哈迪迪说:“阿拉伯世界不少人觉得,他们的语言处于危机中。毫不夸张地说,达尔维什是阿拉伯语拯救者之一。”
ليست هناك تعليقات:
إرسال تعليق